聚焦RFID天線選型核心需求,從RFID電子標簽讀寫器天線的基礎定義入手,拆解高頻與超高頻閱讀器天線的工作原理及適用場景,針對金屬柜體管理、智能貨架運營、自動化產線等場景,分別給出抗金屬天線、智能柜天線、書立天線、近場天線等選型建議,同時解析讀寫器與電子標簽的搭配邏輯,為不同行業提供場景化定制的RFID天線場景化定制解決方案。
RFID識別系統中電子標簽與讀寫器之間的有效識別距離是RFID應用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通常情況下這種識別距離定義為電子標簽與讀寫器之間能夠穩定交換數據的距離。RFID識別系統的識別距離是一項綜合指標,與電子標簽及讀寫器的配合情況密切相關。根據RFID識別系統作用距離的遠近情況,電子標簽天線與讀寫器天線之間的耦合可分為以下三類:(1)密耦合系統;(2)遙耦合系統;(3)遠距離系統。
RFID射頻識別技術近年來廣受關注,被應用于眾多領域,其中UHF(超高頻)頻段RFID應用最為廣泛。UHF RFID國際標準有ISO/IEC 180006 Type A、Type B、Type C三類,Type C類標準是最新制定的,在數據速率、調制方式等方面都要優于其他兩種。本文針對Type C類標準中的防沖突算法進行研究,分析該標準采用的防沖突算法在面對快速運動標簽群時的處理情況。
正常情況下讀寫器某一時刻只能對磁場中的一張射頻IC卡進行讀寫操作。但是當多張IC卡片同時進入讀寫器的射頻場時,讀寫器怎么辦呢?讀寫器需要選出唯一的一張卡片進行讀寫操作,這就是防沖突。常見的非接觸式智能卡中的防沖突機制主要有:面向比特的防沖突機制,面向時隙的防沖突機制,位和時隙相結合的防沖突機制。
遵守ISO15693協議的電子標簽都有一個8字節共64bit的全球唯一序列號(UID),這個UID一方面可以使全球范圍內的標簽互相區別,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多標簽同時讀寫時用于防沖突。8字節UID按權重從高到低標記為UID7--UID0,其中UID7固定為16進制的E0H,UID6是標簽制造商的代碼,例如NXP的代碼為04H,TI的代碼為07H;UID5為產品類別代碼,比如ICODE SL2 ICS20是01H,Tag-it HF-I Plus Chip為80H,Tag-it HF-I Plus Inlay為00H。剩下的UID4-UID0為制造商內部分配的號碼。
射頻技術(RFID)是一種世界上較為領先的自動識別技術,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